主講老師: | 夏玉臣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綜合管理是組織運營中的核心環節,它涉及戰略規劃、資源配置、流程優化、團隊協作等多個方面。優秀的綜合管理能夠確保組織目標的高效實現,促進內外部資源的合理利用。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領導者具備全局視野和決策能力,以及團隊成員間的緊密溝通與協作。通過持續改進和創新,綜合管理能夠不斷提升組織效能,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4-05-16 14:50 |
【課程背景】
“未雨綢繆,趨利避害”,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人生智慧。在我們的現代管理哲學中,這一思想依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在實際的企業管理實踐中,如何準確、有效地貫徹“未雨綢繆,趨利避害”的思想呢?如何在產品設計階段考慮提升產品的品質水平,改善其可制造性,進而提高產品量產后的品質保證能力呢?發端于美國軍方的FMEA給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FMEA是“未雨綢繆,趨利避害”的先決條件和最佳實踐。
AIAG 全稱 Automotive Industry Action Group,即美國汽車工業行動小組。該組織成立于1982年,由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共同創建,是全球公認的著名的非盈利組織。它為汽車整車制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提供了一個唯一的平臺以共同處理和解決影響全球汽車供應鏈的問題。
VDA 全稱 Verband der Automobilindustrie,德國汽車工業協會,是由德國主要汽車制造商及其合作伙伴、供應商和部分拖拉機制造商組成一個協會性組織。該會在國內和國際上努力提高和維護整個德國汽車工業在汽車及相關領域的種種利益,例如維護德國汽車工業在經濟、運輸、環保政策、技術法規、標準和質量保證方面的利益。
新版FMEA由AIAG和VDA聯合推出,是雙方認知、標準與利益協調的結果,該標準吸納了眾多國際先進公司的成熟的管理思想和成果。快速地熟悉并掌握新版FMEA的框架、思維和方法,是汽車行業的眾多企業贏取口碑和客戶的明智決策。
【課程時長】2天
【課程目的】
本課程旨在幫助學員系統、全面地理解新版FMEA的框架和思維,學會應用新版FMEA的理念、準則、方法和步驟, 分析結構、功能和各種失效模式及影響, 進而追溯導致缺陷產生的原因,通過打分的方式決定改善的重點。
1、理解新版FMEA的框架和思維;
2、掌握新版FMEA的七步方法;
3、掌握SOD的評分原則和標準;
4、掌握行動優先級的確定方法;
5、學會DFMEA、PFMEA的分析方法和步驟
6、掌握FMEA表格的填寫與解讀。
【課程對象】從事產品研發、工程技術、生產管理、質量管理相關人員。
【授課方式】
激情授課+案例分享+課堂練習+小組討論+總結發表
將學員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6~8人; 同一部門的同事盡可能分在不同的小組,管理者不要集中于同一小組; 整個培訓過程中, 分組固定不變; 模擬練習及課堂討論、發表得分,按組進行累計。
【課程大綱】
第一部分:FMEA概述
1. 基本概念;
2. 邏輯思路---未雨綢繆,趨吉避兇;
3. 分類與實施時機;
4. FMEA與APQP的關系
5. FMEA的作用---承上啟下
6. FMEA相關知識串講
※ 課堂討論
第二部分:新版FMEA框架介紹
1. FMEA結構化定義:七步法
1.1 項目規劃及準備:識別項目、定義范圍
1.1.1 項目的5T(4W1H):Who/When/Why/How/What
1.1.2 項目計劃
1.1.3 分析項目邊界
1.1.4 過往項目的經驗與教訓
1.1.5 小組成員與職責分工
1.1 結構分析:分析產品或過程的系統結構
1.1.1 結構分析的目的
1.1.2 結構樹和流程圖
1.1.3 聚焦層級
1.1.4 上一層級
1.1.5 下一層級
1.2 功能分析:分析產品或過程的功能
1.2.1 功能分析的目的
1.2.2 功能分析的要求
1.2.3 功能分析表
1.2.4 功能矩陣
1.3 失效分析:為每個產品和過程步驟建立失效鏈
1.3.1 失效模式(FM)
1.3.2 失效原因(FC)
1.3.3 失效影響(FE)
1.4 風險分析:對每一失效原因的控制水平進行評分
1.4.1 預防控制(PC)和探測控制(DC)
1.4.2 PC與DC的有效性確認
1.4.3 基于失效影響(FE),評估失效模式(FM)的嚴重度(S)
1.4.4 基于現有的預防控制(PC),預測失效原因(FC)的發生度(O)
1.4.5 基于針對失效原因(FC)或失效模式(FM)的現有探測措施(DC),評估可探測度(D)
1.4.6 基于SOD的評分,查表確定改善行動的優先級,取代舊版的RPN計算。
1.5 優化改善:確定降低風險所需的改善行動
1.5.1 預防措施(PA)和探測措施(DA),取代建議措施
1.5.2 PA和DA的執行狀態確認(計劃、決策、實施待定、已完成、已放棄)
1.6 結果的文件化:記錄和交流為降低風險而采取的措施并評估措施的有效性
1.6.1 分析對策結果的確認與文件化
1.6.2 分析對策結果的報告
※ 課堂討論
第三部分:新版FMEA評分標準
1. 嚴重度
1.1 嚴重度評分表
1.2 對比舊版FMEA的變化點
2. 發生度
2.1 發生度的定義與評分原則
2.2 新版手冊建議的評分標準表
3. 可探測度
3.1 可探測度的定義與評分原則
3.2 新版手冊建議的評分標準表
※ 課堂討論
第四部分:新版FMEA改進優先級AP的確定
1. 改進優先級的定義與分級
1.1 高優先級(H)
1.1 中優先級(M)
1.2 低優先級(L)
2. 基于探測度(D)的行動優先級表(AP)
2.1 D=7~10的AP表
2.2 D=5~6的AP表
2.3 D=2~4的AP表
2.4 D=1的AP表
3. 使用AP值取代RPN值的現實意義
3.1 取消風險矩陣,覆蓋風險管理
3.2 體現S/O/D的不同權重,更科學合理
※ 課堂討論
第五部分:新版DFMEA的運用
1. 項目規劃及準備
1.1定義DFMEA分析的范圍
1.1 定義DFMEA計劃
1.2 定義DFMEA分析的邊界
1.3 確定DFMEA相關的信息
1.4 工具應用
2. 結構分析
2.1系統拆分
2.1 工具應用
3. 功能分析
3.1分析要求
3.1 工具應用
4. 失效分析
4.1 分析邏輯
4.2 分析要求
4.3 工具應用
5. 風險分析
5.1 現有預防、探測控制的評估
5.2 嚴重度、發生度和可探測度評級
5.3 行動優先級的確定
6. 優化改善
6.1 優化改善的原則要求
6.2 對策表的制定與溝通、評審
6.3 對策的實施與效果確認
6.4 對策的實施與效果確認
7. 結果的文件化
7.1 結果的確認與文件化
7.2 結果的報告與溝通
※ 實操練習
第六部分:新版FMEA表格設計、填寫與解讀
1. 表格的整體布局
1.1表頭(定義范圍)
1.2結構分析
1.3功能分析
1.4失效分析
1.5風險分析
1.6優化改善
2. DFMEA表格的主要變化
2.1將原來的“Item”改為“結構分析”,并分級展開
2.2將原來“Function”改為“功能分析”,并分級展開
2.3根據失效鏈順序,調整FMEA表格順序,失效后果-失效模式-失效原因
2.4將“RPN”改為“AP”
2.5將“建議措施”分為“預防措施”和“控制措施”,并增加“措施狀態”列
3. DFMEA表格的總體解讀
3.1表頭定義項目的范圍和邊界
3.2結構分級(系統、子系統、零部件)對應功能分級(系統功能、子系統功能、零部件功能)
3.2 功能分級對應失效分級(影響、模式、起因)
3.3 失效影響決定嚴重度
3.4 現行預防控制措施決定發生度
3.5 現行探測控制措施決定可探測度
3.6 SOD共同決定行動優先級
3.7 優化改善措施的有效性決定風險再評估的結果
4. PFMEA表格的主要變化
4.1 將原來的“Process Step”改為“結構分析”
4.2 將原來“Function”改為“功能分析”
4.3 根據失效鏈順序,調整FMEA表格順序,失效后果-失效模式-失效原因
4.4 將“RPN”改為“AP”
4.5 將“建議措施”分為“預防措施”和“控制措施”,并增加“措施狀態”列
5. PFMEA表格的總體解讀
5.1 表頭定義項目的范圍和邊界
5.2結構分級(流程、子流程、工序)對應功能分級(流程功能、子流程功能、工序功能)
5.3功能分級對應失效分級(影響、模式、起因)
5.4 失效影響決定嚴重度
5.5 現行預防控制措施決定發生度
5.6 現行探測控制措施決定可探測度
5.7 SOD共同決定行動優先級
5.8 優化改善措施的有效性決定風險再評估的結果
※ 實操練習
第七部分:新版PFMEA的運用
1. 定義范圍
1.1定義PFMEA分析的范圍
1.1 定義PFMEA計劃
1.2 定義PFMEA分析的邊界
1.3 確定PFMEA相關的信息
1.4 工具應用
2. 結構分析
2.1流程拆分
2.2 工具應用
3. 功能分析
3.1分析要求
3.2工具應用
4. 失效分析
4.1 分析邏輯
4.2 分析要求
4.3 工具應用
5. 風險分析
5.1 現有預防、探測控制的評估
5.2 嚴重度、發生度和可探測度評級
5.3 行動優先級的確定
6. 優化改善
6.1 優化改善的原則要求
6.2 對策表的制定與溝通、評審
6.3 對策的實施與效果確認
7. 結果的文件化
7.1 結果的確認與文件化
7.2 結果的報告與溝通
第八部分:實操練習的總結發表
1. 完善FMEA分析
2. 發表資料作成
3. 分組發表
4. 綜合得分評定
※ 學習心得、感悟、收獲分享
※ 答疑、合影留念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