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陳建華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信貸風險是指借款人不能按期歸還貸款本息或逾期不歸還而引起商業銀行收益變動的可能性。從總體上,信貸風險可以劃分為市場性風險和非市場性風險兩大類。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3-11-16 11:17 |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為了防范金融的系統性風險發生,金融監管部門對《三個辦法一個指引》等信貸管理制度進行了修訂,形成了《三個辦法一個規定》于2023年1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歷時三年準備的《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辦法》于2023年7月1日起施行;以及《民法典》的實施和2023年1月10日“全國法院金融審判工作會議”的召開。這些法律和金融監管規章、辦法的出臺,突顯國家及金融監管部門對銀行的經營和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幫助銀行授信活動從業人員準確地認識——“信貸業務是以還本付息為條件的借貸行為、信貸業務是有別于投資活動”的金融本質,“商業銀行依法向借款人收回到期貸款的本金和利息,受法律保護(《商業銀行法》第七條)“。因此,有效了解和掌握債務人的”有效資產“,并通過對交易對手”第一還款來源“的動態跟蹤和管理,積極穩妥推進銀行信貸業務“穩(合規)、準(切實)、狠(高效)”展業目標。
課程效益:
本系列金融業務的培訓,以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對典型案例、判例的分析、解盤加深對信貸風險的管理、展業的方式、風控的手段、緩釋的措施等信貸技能和素質的理解和提高,努力實現信貸業務“放得出、管得住、收得回”的管理目標,促進銀行信貸業務的質效發展。
課程對象: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等金融機構經營單位信貸分管領導,授信管理、審批人員及信貸業務審計稽核人員。
課程大綱/要點:
一、信貸財務分析的意義及方法
1. 財務分析對授信業務的意義?
1)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九條 訂立借款合同,借款人應當按照貸款人的要求提供與借款有關的業務活動和財務狀況的真實情況。
2)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二條 貸款人按照約定可以檢查、監督借款的使用情況。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向貸款人定期提供有關財務會計報表或者其他資料。
3) 財務分析與盡調須做到“四會”(會“看”、會“懂”、會“用”、會“防”)。
① 好的信貸分析是以數字為支撐,僅有數字不一定能做出好的信貸分析。
② 財務報表分析方法: 償債能力分析;營運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發展能力(成長性)分析;杜邦分析體系。(案例分析)
2. 企業財務報表的現狀及認識
1) 信貸人員將企業財務報表的分析拘泥于客戶提供的數據,甚至不調查、不核對、不核實,不究數據本身的真實性就數值分析而分析,不掌握有效資產,造成貸款償還能力依據不足,報表造假案例剖析。(長期股權投資為零的案例,近乎破產且嚴重虧損上市公司年報案例,利用折舊率造假的報表案例)
2) 如何通過對客戶的財務分析揭示客戶的現金獲得能力和償債能力以及影響還款的弱點、優勢?(2018年、2019年企業報表格式修訂對信貸風險防控的意義?)
3. 授信調查的目的:必須將財務分析與財產的真實性、合法性的核查結合起來,才能達到了解、掌控客戶真實財務狀況。
1. 好的信貸分析以數字為支撐,僅有數字卻不能做出好的信貸分析。(案例)
2. 財務分析一般方法:
① 趨勢:觀察歷史變化分析趨勢和原因
② 靜態:結構、比率
③ 比較:通過同業對比判斷形勢
④ 杜邦分析法
3. 審計報告的意見形式?
二、透過會計科目掌握有效資產及法律關系
1. 資產類主要科目分析(案例分析)
1) 貨幣資金——風控要點:“真實性、可支配性、償債性”(案例計算:貨幣資金350萬元,能否償還150萬元貸款?并思考:會破產嗎?有償付能力嗎?擺脫困境方向?)
2) 應收賬款——應收賬款的交易對手?應收賬款與銷售額關系?應收賬款的出路?(應收賬款質押、保理的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的特點及防控要求……);(案例分析)
3) 其他應收款——是否存在關聯企業或股東不合理占用資金?(案例分析)
4) 存貨——存貨管理的虛假形式?(案例分析)
5) 固定資產——租賃項目對信貸業務的影響?固定資產貸款與項目融資的區別?項目融資評估方法與要點?(案例分析)
6) 無形資產(商譽)(案例分析)
2. 負債類主要科目分析(案例)
1) 短期借款——除了規模、價格、條件外,還應關注:一般企業融資形式與渠道?金融創新與風險控制?借新還舊、展期及無還本續貸的法律規定?借名、假名、冒名貸款的風險及防范?(案例分析)
2) 應付賬款——是構成經營性流入的組成
3. 所有者權益科目分析
1) 權益科目——認繳制的特點及風控要點,如何通過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企業特征的識別,以提高盡調質量和營銷效率?《公司法》關于法定盈余公積金的規定?(案例分析)
2) 出資人不出任企業法定代表人的四種情況,識別“防火墻”風險。(案例分析)
3) 公司股權(票)是否已質押及質押比例?(案例分析)
4) 防范“空麻袋背米”的欺詐(案例分析)。
三、三表勾稽關系在信貸實踐中作用
1. 一分鐘判斷三表是否值得下一步分析的方法。
1) 資產負債表與利潤表關系:(資產負債表)“期末未分配利潤” =(資產負債表)期初“未分配利潤” +(利潤表)“累計凈利潤”(案例分析)
2) 資產負債表與現金流量表關系:(現金流量表)“五、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 =( 資產負債表)“銀行存款或貨幣資金”期末﹣期初(案例分析)
2. 三表關系的分析及舞弊識別——“三表”的勾稽關系只能驗證“三表”存在某種對應關系和關聯性,但不能將有對應關系作為判斷“三表”真實性的唯一標準。(案例分析)
四、報表分析、舞弊識別及案例分享
1. 資產負債表——資產負債表反映的三類信息:短期償債能力,資本結構和長期償債能力,財務彈性;資產負債率不是決定企業破產與否的唯一指標(案例分析)。
2. 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的報表(模型分析)
1) 營業收入造假的手段?粉飾報表的一般途徑?(案例分析)
2) 不同結構的損益表所表達的信息及風險識別于防控(案例分析)?
3) 利潤表結構層次的貢獻度分析
3. 現金流量表是反映在一定會計期間內企業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和流出的報表
1) 現金流量八類模型分析
2) 經營活動與現金流入、現金流出的對應關系(案例分析)
3) 投資活動與現金流入、現金流出的對應關系(案例分析)
4) 籌資活動與現金流入、現金流出的對應關系(案例分析)
4. 財務報表舞弊識別(案例分析)
5. 財務分析—查賬的基本方法
1) “表里如一”辨用途(案例分析)
2) 簡易的查賬基本步驟(案例分析)
3) 財務分析必須與非財務的風控方法相結合
[本大綱版權歸老師所有,僅供合作伙伴與本機構業務合作使用,未經書面授權及同意,任何機構及個人不得向第三方透露]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