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個專業領域,分工的最終狀態都是形成一定的業務規模,甚至成為一個專業的外包領域。
比如,蘋果可以把手機OEM交給富士康來生產,騰訊可以把軟件交給ITO公司來寫,中國移動可以把客服服務外包給BPO公司來做,諸多公司把電商平臺外包給代運營團隊,企業還可以把高端招聘分給獵頭公司來做。
在團隊分工過程中,當內部資源和能力無法得到滿足,或者公司的業務定位要聚焦時,管理者可以考慮將部分工作外包出去,用外部力量來完成分工。
外包是一種提高組織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華為早在2000年就將行政后勤服務外包給專業機構,后來又在公司內部成立了專門做客戶服務和接待的子公司—慧通商務,這就是典型的基于外包的分工方式。
華為雖然擁有占員工總數45%的研發人員,但依然會和國內的ITO公司合作,將產品的基礎開發工作分給外部服務公司來做。
這個策略的好處在于:一方面,可以將工作重心放在更重要的技術開發上;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在非核心領域的管理投入成本。
從整體效果上看,這是一個不錯的雙贏策略。與之類似的還有小米公司,它也是將生產和供應鏈全部外包,而自身聚焦于研發、營銷和服務方面的能力建設。
關于作者:陳雨點,一位有著豐富的跨文化、跨地域團隊管理經驗的資深人力資源管理專家。曾在華為工作14年,擔任華為人力資源變革項目推行總監、海外國家公關總監。目前是深圳變革咨詢顧問有限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和首席咨詢顧問,多所大學和商學院客座講師。在人力資源、戰略、股權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累計服務企業過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