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上海股交中心是最早成立的三家區域股權市場之一,目前市場架構如何?
張云峰: 上海股交中心目前市場內共有 “六大板塊”。
一是科技創新板(N板):專門服務科技型、創新型的中小型股份有限公司,覆蓋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的企業,除實現融資、交易外,還助推掛牌公司轉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二是股份轉讓系統(E板):服務對象為已渡過初創階段,具有一定規模、具有持續經營能力的股份有限公司。三是展示系統(Q板):包含完整信披層、科創企業助力層和基本信披層,為各類企業提供規范運營、能級提升、重組并購、產業整合、展示宣傳等服務。四是債轉股轉股資產交易平臺:為符合國家降杠桿政策的股權資產,提供掛牌交易、信息發布、登記托管、清算交收、盡職調查、居間撮合等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五是股權托管系統: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銀行業金融機構、地方金融機構提供股權登記托管、股權過戶登記、股權質押登記、代理分紅派息、股權查詢、咨詢等服務。六是債券系統:為企業發行可轉換成公司股票的債券提供發行、交易、信息披露、登記結算等服務。
證券時報: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限制企業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上海股交中心在緩解這些問題上有哪些具體舉措?
張云峰:在服務中小微企業方面,主要是通過大力推進股權融資主業、完善綜合金融服務、發展輔助金融服務等方面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一是大力推進股權融資主業。具體做法包括,活躍市場交易,活躍的二級市場能夠促使一級市場的投資者獲利并退出,由此推動更多投資人參與企業融資,推動企業業績增長,從而讓更多投資人關注市場并推動二級市場的活躍。促進交易活躍的前提是投資者利益保護,上海股交中心通過市場的風險控制和規范運營來實現投資者利益保護,堅持掛牌嚴審,用工作底稿審核,融資嚴審,執行真實、準確、完整的信息披露,嚴格市場監管,違規企業摘牌處理。
在此基礎上,上海股交中心還大力推動交易手段靈活多樣。一是開戶操作靈活,提供臨柜開戶、手機自助開戶、證券公司代理開戶以及交易服務機構代辦開戶等多種渠道。二是交易手段豐富,提供柜臺辦理、PC端、手機端等多種方式進行股票交易,優化交易機制,采取中午不休市、夜市委托以及委托期限自選等機制。三是長期實施交易手續費優惠措施,降低投資者交易成本。四是提供豐富的附加服務,包括精選版F10資料、免費投資咨詢、免費提供研報、免費提供交易居間等服務。
資本市場良性運轉的重要機制就是時刻把握好新股發行與資金供給的平衡,避免出現由于新股供給過剩導致二級市場買盤缺失、進而由于股票流動性缺失導致無資金進入市場的惡性循環狀態。上海股交中心始終嚴格把握掛牌標準,寧缺毋濫,審慎把控市場規模,按照資金供給情況決定市場擴容進度,保證市場交易活躍度及融資功能始終處在較為良性的狀態。對于不受審慎擴容限制的展示系統,可以相對積極地擴容市場。
同時,上海股交中心始終按照市場化機制推動功能發揮,活躍交易注重形成市場內在邏輯和投資者財富效應,而非因掛牌企業具有龐大規模、高額利潤、IPO前景而引發,因為對于那些好企業來說,實現融資交易與否與市場并無關系,好企業無論是否進入市場這些都能實現。
目前,上海股交中心上股交已集聚了4.1萬戶投資者,二級市場累計完成交易額377.88億元,二級市場換手率達24.45%。
同時,促成重組并購。掛牌公司真實、準確、完整的持續信息披露,以及上海股交中心及市場中介機構的專業化服務,為市場內并購重組業務的開展創造了良好條件。通過向上市公司、產業基金、并購基金等定向推送掛牌公司商業計劃書,幫助促成掛牌公司的間接上市,幫助投資者退出;幫助掛牌公司在市場內進行產業對接、橫向并購,通過促進企業做大做強幫助投資人退出。據統計,上海股交中心市場內共有48家掛牌企業發生大股東變更,這些企業多數被上市公司收購,占掛牌企業的比例為7.37%,表明市場內掛牌企業并購重組已成為投資者贏取投資回報的重要渠道。
我們還協助多輪融資時退出。上海股交中心根據企業發展需求,精準匹配各類資源,努力幫助企業快速發展,在企業不斷的成長進步過程中,持續幫助企業實施階段性、多輪次小規模融資,在每次再融資過程中,為投資者創造退出條件,幫助投資者逐步釋放投資。規范股權回購事項。對于股權回購條款,上海股交中心一方面要求掛牌企業如實披露,另一方面把關條款的合法、合規、合理性,避免損害企業及投資者的利益。上海股交中心掛牌企業中,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通過二級市場向投資者回購股票千余次,平均回購價格為2.03元/股。孵化擬IPO企業。通過市場的孵化和培育,能夠幫助PE投資者識別出一批具有高成長性且規范運營水平較高的優質中小企業,未來具有轉板上市的可能性。上海股交中心聯合上交所、深交所、金融機構等深入服務市場中的上市后備企業,采取現場走訪、召開座談會等方式,進行“一對一”的把脈問診,解答企業上市困惑,并為這些企業對接各方金融資源。根據最近統計,上海股交中心已經有15家企業通過IPO或借殼的方式進入創業板和上交所、深交所主板,另外有30家企業被上市公司收購,據不完全掌握,還有20余家掛牌企業進入pre-IPO輔導期。
上海股交中心鼓勵企業在滿足自身發展的前提下,通過分紅等方式與投資者共享企業成長的紅利。為了鼓勵分紅,一方面采取特定情況下免于審計等相應便利措施;另一方面也通過各種途徑呼吁對區域性股權市場投資者實行稅收優惠,與滬深交易所及新三板的稅收優惠政策拉平。以股權激勵激發企業內部活力,嚴把入口關,掛牌企業必須經過嚴格審計、嚴格盡調、嚴格審核、嚴格信披等層層篩選,其中盡職調查的內容與主板接近。市場的合規運作減少了掛牌企業與PE、VC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降低了盡職調查成本,提高了項目的篩選及投資的效率。
二是完善綜合金融服務。上海股交中心還積極聚焦金融服務資源,為中小微企業搭建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上海股交中心利用平臺優勢,廣泛對接資源提供服務平臺和載體,通過與銀行、證券、保險、小貸、擔保、融資租賃等第三方機構的密切合作,搭建匯集中小微企業所需的服務、產品、渠道等組成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中小微企業可以通過此平臺對接多種金融資源,尋求解決方案,匹配適用的金融服務及產品。在資源整合方面,上海股交中心一直在努力積極引入國泰君安證券、海通證券、申萬宏源證券、東方證券等大型券商成為上股交股東,授予長江證券等推薦機構資質,與銀河證券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引入券商在投資銀行、投融資、創新研究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服務;促進工、農、中、建、交、招商、民生、浦發、上海等商業銀行對掛牌企業授信超過200億元,促成上海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管理中心給予掛牌企業5億元的擔保額度,推出“科創E板貸”“EN貸”“上股交科創貸”等種類豐富、操作便捷的貸款方案;與太平洋財產保險、浦東融資擔保、國核保理、新工聯融資租賃、上海再擔保等保險、擔保、保理、融資租賃等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達成戰略合作,推出針對上海股交中心掛牌企業的融資產品。
三是發展輔助金融服務。簡單對接沒有成效,投資者的參與度也不高。為此,上海股交中心幫助掛牌企業與投資者進行精準對接。精準對接的前提是大量的事先準備工作,包括對融資企業進行盡職調查、估值定價、披露風險、確定后續資本市場發展規劃,在前期進行充分的準備工作后,再邀請行業投資者參與,促成高效、精準的投融資對接。向市場參與主體開展系統性、持續性、專業化的免費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市場規則、業務流程、公司治理、財稅規范、信息披露、投融資對接方法、路演技巧、投資者教育等等。